伊通满族自治县项目建设记事
初夏的伊通,生机勃勃。放眼这片投资热土,处处涌动着拼经济、促发展的澎湃热潮,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展示着奋力争先的强大干劲,奏响了经济发展的“奋进曲”。今年以来,伊通认真贯彻全市经济发展大会精神,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务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锚定目标任务,开展精准招商引资。伊通积极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产业园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谋划项目、整合资源,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精准对接活动30余次,洽谈推进重点项目27个,其中特斯蒂产业集群建设项目、上海盛旺实业集团年产1万吨红酒健康产业园建设项目等19个项目有望年内签约落地。今年一季度,全县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5亿元,同比增长87.71%。
加强产业园建设,促进项目建设提速。在伊通满族自治县开发区,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产业园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已进入收尾。项目建成后,两个孵化平台可为企业提供办公空间、运营厂房等,通过平台建设不断推动农产品、汽车零部件、冷链物流仓储等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目前,已签订入园企业13家,洽谈推动9家,力争5月末全部进厂装修安装设备,7月份部分投产,以项目新增量带来新动能。同时,在长伊片区实行“标准地+承诺制”,拿出10公顷土地做成标准地,解决企业前期办理手续时间过长问题,将社会投资类工业项目审批时限由76个工作日压缩到35个工作日,争取做到企业拿地即开工。加强园区内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建设,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以良好的硬环境吸引企业入驻开发区。
部门协同服务,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建设单位通过提供项目地址坐标、占地面积等基本信息,各审批部门联动协同,生成“一单五清”告知单,一次性提供办理流程及事项清单,指导企业早着手,早准备,提升报建效率。今年以来,共完成协同服务生成“一单五清”的项目11个,现已全部进入审批环节。在该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时,有领办代办员承担重点项目联系、协调审批工作,“一对一”主动联系,“点对点”精准服务,加快了建设项目的早开工、早建设。今年以来,该中心共受理工程建设项目32件,计划投资30.1亿元。
优化市场服务,助力企业发展。聚焦“多证合一”改革,将相关部门多项涉企证照事项纳入改革范围,实施全覆盖清单制管理,实行“一照一码”,提高各类经营主体准入便利度。强化“互联网+监管”改革,依托“我要执法”监管平台,全县21个监管部门认领监管目录225项,检查实施清单248项,实施清单完成率、准确率均为100%。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不同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靶向性更强,推动了市场监管规范化、合理化。同时,依托“一张网”社会治理新模式,以网格协调指挥中心为主体,构建便捷指挥调度机制。县政数局协调各相关部门开展“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排查”“涉企乱收费自查自纠活动”“清理违规收取公共资源租金专项整治行动”等工作,着力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全县经济长足发展。
当前,伊通满族自治县正以争优、争先、争效的高度自觉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项目、求实效、创实绩。放眼未来,伊通重大项目建设正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更高的要求,瞄准更高的目标,再一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