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四平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抓”、“三早”行动工作部署,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阻击、一手抓项目建设攻坚,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成立市、县(区)、开发区三级项目中心,抢先抓早,真抓实干,全力推进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4月15日,四平市与省同步开展“三早”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共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87个,总投资349.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9.3亿元。其中村斤斤年产2.1万吨精细化工产品、昊化年产20万吨离子膜烧碱装置整体搬迁等产业类项目38个,北方农机创新示范基地起步区、一水厂扩建等基础设施类项目20个,辽河重点段治理、伊通河重点段治理等生态环保类项目8个,四平市肿瘤医院、实习实训与创新创业中心等重大民生类项目12个,碧桂园名门时代、恒大首府等房地产开发类项目9个。围绕项目建设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压实责任抓落实。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158亿元,增长8%。制定《2020年四平市项目攻坚推进方案》《四平市重点项目谋划推进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定目标、落任务,拧紧各地区、各部门、各层级责任发条。全面实行县区、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强化调度抓进度。成立市、县(区)、开发区8个项目中心,全流程跟踪调度项目,开通问题报送协调绿色通道,建立项目问题协调专员和省市县三级项目问题清单,协调解决问题共46项。推行重大项目推进“图表化、清单化、手册化、模板化、机制化”的“五化”工作法,把计划任务分解到季、落实到月、具体到项目,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千方百计把疫情耽误的工期抢回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数据管理互联网平台软件开发工作,为精准调度项目、科学分析项目、动态管理项目、时时监测项目提供数据平台保证。全年计划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40个,其中“三早”行动开复工87个,占全年计划的62.1%。
跟踪入统抓投资。每月15日前推动各地项目入库,每月20日前协调各级统计部门核实入库项目存在的问题,下月1至7日“开库”期间,逐日跟踪项目入统填数情况,做到应统尽统。有效应对项目统计方式变化,加大对企业培训指导力度,强化500万元以上项目网上直报,对计划入库入统项目逐个建档立卡。全面完善“防漏统”机制,强化对市政改造、企业技改、5G基站建设等领域小额项目的重点挖掘,确保“颗粒归仓”。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4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全面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开门红”。
紧盯谋划抓储备。围绕新基建“761”工程、中央新增投资方向、专项债券等政策要求,精心谋划储备项目,聚焦俊海省长提出的“十个围绕”,有的放矢、精准谋划。建立四个层级“金字塔”型项目储备库,对重点谋划项目进行分层分批推进管理;建立“两个闭环”,在项目谋划论证和项目推进阶段实施闭环谋划;归纳总结出“政策可行、技术可行、建设条件可行、经济上可行、优惠政策可行”的项目谋划包装标准,从谋划源头提升项目质量,促进全市谋划储备项目形成“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的梯次接续格局。梳理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大数据(灾备)中心、军民合用机场等293个“761”领域工程项目,积极争取申报纳入省级储备库。筛选一汽解放四平专用车委改合作基地、梨树华统农业产业链、吉港大宗商品贸易物流产业园等191个带动性强、具有龙头和引领作用的重点项目,按今年、“十四五”两个阶段序时推进。
优化环境抓服务。结合“八大产业”,针对市委全委会、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工作会提出的77个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位市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名项目专员、一抓到底”的“五个一”专班机制。全力推进“不见面”审批,依托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构建“疫情零阻碍,效率再提升”“云服务”平台,实现了工程项目在线审批。积极采取电话、微信等方式对全年计划开复工重点项目进行网格化梳理,滚动更新项目库,日调度、周协调项目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