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壮大现代物流方面靶向发力,依托四通八达区位优势,打造农副产品城乡高效配送中心,科学合理布局,进一步完善集散地、仓储、物流中心等配套设施,真正把人留下、把货留下,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四平等4个城市为省级区域物流枢纽;《吉林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将四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纳入“1+2+3+N”现代冷链物流空间布局重点推进;四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成功被列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四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被定位为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北部大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东北地区黑土地农产品与冷链物流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化全产业链冷链物流服务基地,并最终将其建设成为“四纵四横”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上具有强大集聚和辐射能力的现代冷链物流枢纽,实现东北地区500千米范围内的各地农产品收集转运功能,达成集低温仓储、物流中转、城市快速配送分拣、大宗商品物流中转停靠等于一体的功能布局。
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以农产品物流为主、工业品物流与商贸物流并重的物流产业体系。其中,农产品物流包括粮食、酒精、淀粉、蔬菜、饲料等;工业品物流以化肥、钢材、建材、农机专用机械及汽车零部件等产品为主;商贸物流方面,已建成的陶瓷、钢材、木材、蔬菜等批发市场正向着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全市拥有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零售网点19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批发市场10个,重点物流园区9个。现有规上物流企业4家,含冷链物流业务的重点企业15家,可提供冷链仓储、冷链运输、冷链配送等服务,冷链仓储面积已超50万立方米,配送网络已辐射至500千米范围。
我市立足现代物流基础和发展条件,坚持“市场运作、政府引导、协同发展、开放合作”原则,以“建设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为目标,切实发挥政府的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推动我市仓储物流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规模发展。
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持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完善物流仓储设施设备,丰富、强化仓储物流功能效能,重点加大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为仓储物流提供有力支撑。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进东北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一期)项目建设工作。目前,保障服务用房已完成主体及配套设施建设,已完成两个冷库建设,新增冷库规模达到6万立方米。项目建成后,将集“商、仓、流、展”四大功能区为一体,把我市打造成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重要的绿色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节点城市。有序推进双辽市城乡冷链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和四平市宏平肉业有限公司二期扩建工程(冷链智能车间)项目。超前谋划四平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东北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和双辽城乡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项目(二期),积极打造物流产业新高地。
构建完备的“枢纽+网络”物流体系,通过在县、乡、村三级铺设物流共配体系,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实现快递进村、特产出村,全方位提升我市仓储物流行业发展。依托四平市英城公路客运站,我市市直74个建制村全部建成农村物流服务点,5个乡镇中农村物流服务站覆盖率即将达到80%,市级农村物流服务中心已经初步建成。目前,中国邮政四平共配中心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毕;中国邮政梨树县共配中心已投入运营,依托邮政、供销社、物流超市等基层物流网络设施,通过“邮快结合”“快快结合”等方式,全面推进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快递服务通达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