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清洁能源项目即将投产
能源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动力,在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能源革命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征程中的巨大动能。为此,我市多措并举,推进能源革命高质量发展,尤其是今年“4·18”项目集中开工后,快马加鞭,迎头赶超,取得了可喜成果。
在坐落于伊通满族自治县经济开发区长伊片区内的2×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碌地安装辅机设备。“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项目建设的80%工作,主机设备安装和办公生活区建设已经完成,预计今年10月份,项目就能全部完成并进入试运营。”伊通满族自治县华大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名说。
伊通2×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由伊通满族自治县华大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建设,建成后项目规模将达到年运行7500小时,累计发电2.1亿KWh,集中供热80万平方米。项目内容包括新建2台130t/h高温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燃料为玉米秸秆,配2×30MW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本期建设1台130t/h高温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配1台CN30-13.24型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预留扩建条件。配套建设有综合业务楼、锅炉厂房、汽机厂房、化学厂房、输料系统、储料场等。
据张名介绍,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42亿元,同时还会带来积极的社会效益。该项目以产生电能为主,而玉米秸秆则是代替煤炭产生电能的燃烧物,这将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还会向伊通满族自治县境内的秸秆企业和个人收购秸秆,预计年消耗28万吨秸秆,解决了玉米秸秆回收的问题。“市、县两级政府的相关部门为我们办理各种手续开辟绿色通道,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对待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打折扣,第一时间解决,这无疑为我们项目的有序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张名说。
由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华能四平风电场扩建一期项目目前已经全部投产,进入商业运营。“6月20日, 华能四平风电场扩建一期项目16台风机全部吊装完成;6月30日,项目16台风机全部通过240小时试运行,试运行期间,风机风速3-20m/s之间,实际功率均优于合同保证值,各系统运行正常,技术指标优良,满足连续稳定运行的要求,7月1日,华能四平风电场扩建一期项目正式进入商业运营。”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项目经理马林说,该项目能顺利建成投产,离不开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调。
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47.5MW,采用远景公司1台EN-141-2.5MW和15台EN-141-3MW机型风力发电机组,是目前吉林省内采用3MW机组最多的项目。项目设计年利用小时2949.9小时,预计年上网电量1.40亿万千瓦时,项目的投产发电对华能吉林公司进一步改善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风能为可再生能源,可为国家节约煤炭。在适应风电场建设规模和地区电网发展的前提下,节约土地资源,降低线路损耗,保护生态环境,减少项目投资都是风能发电的优势。”风电场每年可为电网提供电量14012.03×104kWh,与300MW燃煤电厂相比,以发电标煤煤耗310g/kWh计算,每年可节约标煤43438.13t,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有害气体和废气排放,因此从节约煤炭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华能风电场的建设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能源安全保障提供坚实基础。”马林说。
能源革命的东风激荡,四平在能源领域的巨轮已然扬帆起航。如今,全市上下勇往直前、阔步前行,书写能源革命新篇章,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