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府   吉林省人民政府   四平市人民政府
信息报送    站群导航      登录        注册   
关闭

省直

区(县)

双辽市人民政府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首页>>重点专题>>产业发展

四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03-18 14:41   来源:省发改委
《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近日,《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正式印发实施。现就《规划》的背景意义、编制依据、规划框架、目标设定、重点任务等情况进行解读。 

  一、背景意义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是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规划》是我省“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编制。科学编制和实施《规划》,是加快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贯彻“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托,是实现“两确保一率先”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制依据 

  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吉林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吉政办函[2020]61号)要求,依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立足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产业分布、发展基础,充分考虑国家上位规划和吉林省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并与各市(州)“十四五”发展规划有效对接,在此基础上完成《规划》编制。 

  三、规划框架 

  规划分为三大板块,共十二部分。第一板块为第一部分,主要总结“十三五”发展基础,分析“十四五”面临的形势,明确“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为第二至第十一部分,围绕10个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第三板块为第十二部分,从6个方面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 

  四、目标设定 

  《规划》立足吉林发展实际,综合考虑指标的重要性、可获得性以及与国家上位规划的可衔接性,研究确定“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3个千亿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2个500亿级产业,全省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5年末达到18.7%,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支撑,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规划》对照全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展望了2035年发展愿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培育形成一批创新引领、要素富集、空间集约、宜居宜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五、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数字吉林”建设目标,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航天信息、激光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打造数字产业集中区。 

  二是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生物产业水平整体跃升。以全产业链创新为引领,建设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全面提升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加快生物农业、生物制造产业化进程,促进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顺应智能网联发展趋势,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聚焦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强化电子信息产业与汽车产业的交叉融合,以智能制造为引领,推动整车生产规模提升,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四是聚焦智能化、集群化、服务化发展,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聚焦国家重大装备需求,围绕轨道客车、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装备、卫星制造、高端农机等领域,着力补短板、强链条、增能力、扬优势,提高省内配套水平,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五是拓展应用领域,提升新材料产业保障能力。坚持技术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推动新材料产业与汽车、高铁、航空、新能源等行业协同发展,提升新材料产业的支撑能力,推动构建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六是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国家级新能源生产基地。紧紧扭住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提升核心创新能力和突破关键技术为支撑,加快新能源材料、新能源装备研发及产业化,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有序推进氢能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和应用,打造国家级新能源生产基地。 

  七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坚持节能环保低碳导向,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绿色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打造美丽中国吉林样板,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实保障。 

  八是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催生产业发展新业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培育支撑新兴服务业的新主体、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服务技术创新,打造新兴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新局面。 

  九是前瞻谋划发展未来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接续力量。在人工智能、激光通信、战略材料、量子科技、氢能技术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引领能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未来产业,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 

  十是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区域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加快构建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整、协同协作密切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序推动国家级、省级和重点培育产业集群梯次发展。 

  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强化企业在新兴产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引导企业自主选择发展路径和方向,加强顶层设计,打造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