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问题上要树立文化自信
——摆脱看待中国反腐的有色眼镜
师兄:
您好!最近看了一些您的微信朋友圈文章,对西方代议制民主、三权分立体制颇多赞誉。常年旅居海外、常住瑞士,您的很多看法和想法都源于您的实际生活经历,比如瑞士市议会只有五个工作人员,州长和市长都依靠民选产生,财政预算都要经过公民审议最大限度保证透明,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他山之石。至于中西体制孰优孰劣,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时空维度不同,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迥异,只能求同存异,保持对差异性的尊重。我觉得您对国内反腐败问题的看法有待商榷,尤其是认为这是有选择的政治斗争、“治标不治本”、政治体制不改、腐败永远消除不了等,这些我都不赞同。
从哲学上讲,名与实的纷争,是人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常常陷入的误区,一个标榜的东西同一个实际的东西,往往是不一致的。正确的讨论方式应该是循名以责实,而不应因名而害实。先进和落后、廉洁与腐败、正义与邪恶,不因为你打的旗号是否响亮而改变,历史是人创造并由人来记录的。经过时间的沉淀,真正有价值的和根本无价值的就会水落石出。
您还记得我们读书时,谈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时,有一本热门的书《历史的终结及其最后之人》,作者是美国的日裔学者福山。他在本书中宣告了历史的终结,认为冷战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体制的胜利,从此人类对政治体制的探索可以终结了,因为最好的方案就是西式民主;对经济体制的探索也可以终结了,因为最好的方案就是以自由竞争为标志的西方市场经济。当时中外学术界有些学者认为,中国迟早也要拥抱西方,走到“历史的终结”预言的道路上去,顶多吸取一些民主主义的东西,变成类似北欧国家那样的体制。随着一个完美体制的到来,届时包括腐败问题在内的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应该说,那个时候很多的理论、话语、学术范式都深受这种思潮影响,包括讨论腐败问题,有人喜欢用塔洛克的寻租理论来解读中国的腐败,用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评判一年来反腐败的努力,还有俘获理论、润滑剂理论、理性经济人假设等,甚至有人建议在党内搞自由选举,实行“三权分立”等。好像不这样就不能根治腐败,好像我们的体制制度是一件可以随意脱下换掉的衣裳,而不需要考虑任何成本代价。但是,在这三十年间,世界局势发生了风云变化,历史并没有按照福山等学者预期的那样走下去,社会主义这条汪洋中的红船并没有随着苏东剧变而倾覆,反而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航道,变成了一艘中国号的巍巍巨轮。中国所创造的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令世界瞩目,包括科斯等新制度主义的学者都以中国崛起作为研究素材,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有的观念水位无法丈量中国现实。有良知的学者开始反思“尺子”标准本身是否合适,就连福山也开始承认历史并没有终结,而是提出了新的“政治秩序”变量,认为“国家治理能力、法治、问责”这三个标准可以跨越体制差异,而古老中国始终在这三个问题上不落下风,还认为对于亚非拉的体制不能一概而论,同为非洲的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就是天壤之别,“橡胶共和国”的美洲大陆也有哥斯达黎加这样的成功国家。也有些学者拿着旧尺子不放,戴着有色眼镜明明不舒服却不舍得摘,反而对鲜活的现实耿耿于怀,从唱衰中国的“崩溃论”到仇恨中国的“威胁论”,走上了一条削足适履的道路。
这十年,中国的反腐败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除了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这个伟大成就以外,最值得骄傲的是赢得了自信和主动,而且咬定青山不放松,按照既定的方向接续奋斗,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类似于“不反腐败亡国,反腐败亡党”这样的伪命题已经被现实戳破了,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根本性决定性成就,产生的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再一次证明了党的领导和中国道路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也证明了管党治党和管权治吏是相辅相成的。9600多万名党员的主流是好的,不然我们无法取得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在反腐败问题上毫无保留的支持;我们队伍中的一小撮腐败分子是存在的,一些意志薄弱者腐化堕落的现象也还有发生,但只要真反腐败,就既不会亡党,也不会亡国。反腐败不会动摇以党的领导为根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反而会补齐短板、消弭风险,让这个制度越来越彰显出优势、释放出效能。
我们今天的体制机制选择,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土壤,是任何势力无法动摇的历史选择和现实选择。从180年前,总统制和议会制、改良和资产阶级革命等各种方案都在中国大地上试过了一遍,但纷纷失败了,从“西化”到“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以包容开放的胸襟接纳一切外来事物为我所用,中国化的进程贯穿了5000年文明史并且一直在延续。我们的制度设计吸收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明成果和制度成就,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这是中国人对待制度始终如一的态度。让时间来说明,让实践来检验,是中国人对待真理的原则,也是我们日用而不绝的价值观。我们欢迎一切尖锐的批评,但不喜欢颐指气使的教师爷。
反腐败是国际国内两个战场。从2015年开始,“天网行动”风靡全球,红色通缉令成为热词,也让全世界看清了一个问题。发展中国家的腐败并不全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问题,相当一部分西方国家和地区,热衷于扮演避罪天堂的角色,也给了这些腐败分子以勇气,让他们更加器张。中国旗帜鲜明阐明了追逃追赃国际合作的主张,就是要释放出一个信号,海外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想要通过逃出国门而逃避法律制裁都是妄想。同在一个地球,面对同一个腐败问题,各国之间要加强合作而不是对抗,这才是真正的道义制高点。
欧阳修《醉翁亭记》里有句名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反腐败问题最忌讳的也是“顾左右而言他”。有些人,喜欢在认识框架和理论预设上,把遥远的东方当成充满异域风情的图景:野蛮、专制、混乱而腐败,企图以此来反证西方的制度优越、生活美好,这种19世纪的殖民主义思维,延续到今天,就是用西方的尺子丈量别人的一切。对待中国的腐败问题的态度就是一个鲜明例子。说你腐败严重是他们,接纳腐败分子也是他们;说你反腐不力是他们,说你反腐不得人心也是他们,他们的逻辑很简单,只要中国政治体制不改,就难以反腐,没有资格反腐,就像赵老太爷不许阿Q革命一样。这些西方的教师爷也认为中国没有资格反腐,更没有资格在他们面前平起平坐地反腐;中国就应该固化为西方人喜欢的形象。2021年以来美国拜登政府出台所谓反腐败备忘录,拿着腐败当借口搞长臂管辖,动辄非议甚至妄图改变对方的体制,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居心叵测,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痴心妄想。“想吹灭别人的灯,却烧掉了自己的胡子。”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包括反腐败政策和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决定的,也应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价效果。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人民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有说服力。2022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97.4%的群众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卓有成效,比2012年提高22.4%。全球最大公关咨询公司艾德曼发布《2022年度艾德曼信任晴雨表》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高达91%,蝉联全球第一,而美国民众对本国政府的信任度仅为39%。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安全、幸福的国家,我们的反腐败斗争是放诸四海而毫无愧色的神圣事业。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华民族正在昂首阔步驶过一段光荣而崎岖的旅程,就像穿行在三峡的船一样,越是激流险滩,越是拥有无限况味的风景。等到疫情过去,春暖花开的时节,希望您多回国看一看、走一走,没有任何预设的情况下,跟国内的普通人聊一聊,希望我们早日在校园里重聚,把酒言欢、畅叙古今。
初审:路兆阳
复审:高红梅
终审:闫大兵